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之下,國內稀土價格再創新高。中國稀土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月15日,國內稀土價格指數為426.8,創十年新高,較今年初上漲24.78%。
中國是稀土原料供應大國,稀土快速開發造成了不少歷史遺留問題。我國正不斷提高對稀土行業的控制能力,著力重整稀土市場格局,提高市場集中度和議價權。
稀土價格高企的主要原因是供不應求。中國自2006年起對稀土開采實施總量控制管理。今年1月28日,工信部和自然資源部披露了第一批稀土年度開采配額為10.08萬噸,較2021年第一批開采配額增長20%,增幅與上年持平。
上海有色網稀土分析師楊文華稱,近期稀土價格不斷上漲,主要是市場供需不平衡所致,當前上游稀土礦原料、再生廢料供應十分緊張。這主要是受環保以及戰略資源政策性管控等因素影響,國內稀土礦開采指標增量有限,較難匹配逐年擴大的稀土產品下游需求,分離冶煉企業更多地依賴進口稀土礦。
緬甸是中國重要的稀土礦來源國,占比約10%。中金公司分析,盡管2021年末中緬封關政策松動,緬甸礦逐漸進入中國市場,但穩定產出仍需時間,稀土供應端將持續偏緊。
需求端方面,華寶證券認為,春節后風力發電機、新能源汽車等終端領域需求旺盛,訂單增多。大型磁材企業訂單接滿。雖然稀土礦第一批開采指標下達,但恰逢雨季,南方中重稀土礦開采難度偏大,預計第一季度國內中重稀土氧化物供應難有增量。
稀土素有“工業黃金”之稱。我國正不斷提高對稀土行業的控制能力,著力重整稀土市場格局,提高市場集中度和議價權。
稀土作為不可再生的重要戰略資源,是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有非常高的應用價值。經過幾十年努力,我國建成了涵蓋礦山開采、冶煉分離、產品開發、終端應用的稀土全產業鏈體系,成為全球主要的稀土生產國、應用國和出口國。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常國武近日在《“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適度有序投放稀土探礦權和采礦權,加大勘查力度,摸清儲量家底。優化稀土總量控制指標管理機制,科學調控開采、冶煉分離規模。建立科學合理的稀土二次資源綜合回收機制,促進尾礦資源、伴生資源綜合利用。引導稀土企業有序參與國際開發合作,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與國外新材料企業和技術研發機構合作,提升稀土產業國際化水平。
常國武還提到,工信部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稀土行業秩序整頓,鼓勵稀土企業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開展兼并重組,支持稀土企業集團向下游產業鏈延伸,提升自身發展能力和品牌影響力。支持優勢地區,加快轉型升級,打造稀土產業集群。
國內稀土行業在2016年完成了最近一次整合,形成了六大國有稀土集團,整合了全國所有稀土采礦權和冶煉分離企業,每年國家自然資源部和工信部會向六大集團分別下達原礦開采指標和分離冶煉指標。
當前,稀土行業內部競爭仍比較激烈,稀土作為戰略性資源,仍有必要進一步重組、整合,以提升行業競爭力。為實現稀土資源優勢互補、稀土產業協同發展,去年12月,中鋁集團、五礦集團和贛州稀土集團旗下的稀土板塊重組成立了新央企中國稀土集團。中國稀土集團由國務院國資委持股31.21%,中鋁集團、五礦集團和贛州稀土集團各持股20.33%;鋼研科技、有研科技各持股3.9%。
業內分析,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稀土集團的成立,有利于破解稀土產業鏈結構失衡、稀土深加工發展嚴重滯后、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推廣等制約稀土企業高質量發展難題,進一步暢通稀土產業鏈上下游以及不同領域之間的溝通銜接,集成創新資源,形成創新合力,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促進高端應用邁上新臺階,更好地保障傳統產業提質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